(相关资料图)
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门德尔松,F.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,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门德尔松,F.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,希望大家会喜欢哦。
[拼音]:Mende"ersong
[外文]:Felix Mendelssohn (1809~1847)
德国作曲家。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一个富裕而有文化的家庭。父亲是精明能干的银行家,十分关心子女的教育。母亲多才多艺,娴习钢琴、唱歌和绘画。1812年因法军入侵,全家从汉堡迁居柏林。门德尔松从4岁开始由母亲教以钢琴,后又从作曲家C.F.策尔特学习和声。9 岁时初次作为钢琴家公开演出。10岁入柏林歌唱学院唱女低音声部,并从事作曲。到第2年已写成了50余首作品。1821年,策尔特带他到魏玛会见诗人 J.W.von歌德,在诗人家里住了16天。12岁的门德尔松为72岁的歌德弹奏了各家各派的音乐,并为他作了解说。歌德将此称之为“每日的音乐课”。从1821~1830年,门德尔松5次访问歌德。他和诗人之间日益加深的关系,使他的创作活动和德国古典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1821年门德尔松写了 5部弦乐的交响曲、两部歌剧和许多其他作品。1824年,当时最负盛名的钢琴家I.莫谢勒斯访问柏林,给门德尔松和他的姐姐芳妮上钢琴课,从此和门德尔松结成了终生的友谊。门德尔松在1825年所写的两幕喜歌剧《卡马霍的婚事》,还是一部稚气十足的作品,而1826年的《仲夏夜之梦》序曲,已是成熟的传世之作。同年,入柏林大学,1829年读完大学3年的课程后,决定以音乐为终身职业。他认真研究J.S.巴赫的作品,并不顾策尔特的反对,在柏林歌唱学院亲自指挥演出了巴赫的《马太受难曲》。这部作品在巴赫死后79年间没有再演出过,这次重演引起了热烈的反应和对巴赫作品价值的重新认识。1829年4月,门德尔松初次游历英国,除了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奏他5年前所作的《第一交响曲》,以及C.M.von韦伯、L.van贝多芬等的作品外,并在游览苏格兰和赫布里底群岛时孕育了序曲《赫布里底群岛》(亦称《芬戈尔山洞》)和《第三交响曲》(《苏格兰》)的构思。门德尔松在1829~1847年间曾 10次访问英国,他的演奏、指挥和创作才能受到英国公众的赞赏。他的《第四交响曲》(《意大利》)是 1830年意大利之游的重要收获。1835~1843年间,门德尔松担任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指挥。在他的严格训练下,这个乐团以高超的演奏水平而声誉卓著,成为欧洲乐团的楷模。1837年,门德尔松和法国新教牧师之女C.C.S.让雷瑙结婚。1840年为纪念印刷术发明400周年,创作了交响曲-康塔塔《颂歌》,世称《第二交响曲》,1842年完成了《第三交响曲》;同时在萨克森王的赞助下,悉心筹划建立莱比锡音乐学院,于1843年4月3日正式开学。1846年所作清唱剧《以利亚》,是这一体裁最成功的作品之一。1847年5月他的姐姐芳妮突然病死,这使门德尔松受到极大的精神打击。从此,他的身体逐渐衰弱,终于在同年11月4日与世长辞,年仅38岁。
门德尔松是早期浪漫派作曲家。他的作品以简洁精练的和声、章法严谨明晰的曲式和流利生动的旋律取胜;音乐语言淳朴典雅,清晰自然,但稳健有余,热情不足,表现上缺乏感情的深度。他的交响音乐作品如《第三交响曲》、《第四交响曲》,管弦乐序曲《赫布里底群岛》和《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》、《美丽的梅露西娜》等,都以朴素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情画意;上承贝多芬《田园》交响曲的写意笔法,下开 19世纪标题音乐的风致。门德尔松对和声、复调和曲式的处理都有深厚的功力,对古典曲式能够推陈出新,有所创造。如套曲各乐章的贯串发展,协奏曲第1乐章不用双呈示部而仍体现了协奏的原则等,都是重要的革新。在钢琴音乐方面,他首创无词歌,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,成为19世纪特性曲的重要体裁(他的48首无词歌中,有一小部分出于芳妮的手笔,是用他的名义发表的)。他对发掘巴赫音乐遗产有卓越的贡献。巴赫在音乐史上得以确立为世人所公认的地位,是和他对巴赫音乐作品的发掘分不开的。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。他在提高乐队素质方面所作的努力,对近代音乐演奏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。作为德国第 1所高等音乐学府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创办人,他对近代音乐教育事业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